

原創
中國社區醫師官網 2025年08月28日 15:11 4877 阅读自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醫防融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,易县以破解“医防脱节”难题为核心,创新推行“一案六班十制”工作模式,通过政府高位推动、机制创新、资源整合等举措,构建起“防、控、治”一体化工作体系,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效,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了易县经验。
其中,“一个方案”锚定试点工作总目标,明确医防协同融合的路径框架与阶段任务,为全域工作提供行动指南;“六班”即组建监测预警、流调溯源、检验检测、医疗救治、宣传教育、物资保障六个专项工作专班,实现专业领域分工协作、高效联动;“十制”涵盖监测报告、会商研判、应急处置等十项核心制度,以规范化流程确保医防协同有章可循、落地见效。这一模式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执行形成闭环,为破解“医防脱节”提供了制度支撑。
一、監測預警能力實現質的飛躍,疫情早發現早處置成爲常態
依托“一案六班十制”中的監測預警專班和智能監測網絡,傳染病早期識別能力顯著提升。通過打通醫療機構門診系統、疾控監測平台、鄉鎮健康檔案數據,建立起“症狀監測—實驗室確診—風險預警”的全鏈條響應機制。試點以來,季節性流感、手足口病等常見傳染病預警響應時間平均縮短40%,2025年成功提前預警8起可能出現的聚集性疫情,均在萌芽階段得到控制。
二、醫防協同處置效率躍升,疫情控制周期縮短近半
“流調溯源+醫療救治”專班聯動機制凸顯優勢。疫情發生後,疾控人員1小時內抵達現場開展流調,醫療機構同步啓動病例收治預案,實現“流調—隔離—救治”無縫銜接。2025年某輸入性疫情中,從首例病例確診到密切接觸者全部管控僅用18小時,較試點前平均速度提升60%,未發生本土傳播。
建立“疾控監督員”制度,9名疾控骨幹常態化入駐二級以上醫院,參與病例會診、溯源分析,推動“臨床診斷”與“流行病學調查”雙向印證。2025年傳染病確診准確率達99.2%,較試點前提高8.3個百分點。
三、重點傳染病防控成效顯著,健康指標持續優化
結核病防治實現“發現—治療—管理”閉環,通過醫療機構首診篩查、疾控機構全程督導、鄉鎮家庭醫生隨訪,治愈率從試點前的82%提升至95%,耐多藥結核病例數下降37%。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覆蓋率達100%,母嬰傳播率降至0,處于全國較低水平。
疫苗針對傳染病得到有效遏制,通過教育部門與衛健部門協同落實“入托入學接種查驗”,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連續12個月保持在98%以上,2025年麻疹、腮腺炎等病例數較試點前下降20%,未發生疫苗可預防傳染病暴發。
四、機制創新形成特色經驗,可持續性不斷增強
通过责任清单明确16个部门588项具体职责,建立“月调度、季评估、年考核”机制,将防控成效与部门绩效直接挂钩,推动协同从“被动配合”转向“主动作为”。同步启动传染病防控示范区创建,以“全域统筹、标准统一”为目标,打造集监测预警、健康教育、应急处置于一体的示范样板。创新推行乡镇一体化门诊模式,整合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资源,实现传染病筛查、转诊、随访“一站式”服务,目前已建成标准化一体化门诊32个,基层传染病早发现能力提升40%,为醫防融合向基层延伸提供了坚实支点。
试点工作以来,易县传染病整体发病率明显降低,重点传染病发病率较试点前下降50%,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速度进入全省先进行列。下一步,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,推动醫防融合从“探路先行”推向“全面深化”,为保障人民健康筑牢防线。
評論